電腦玩物 |
Foobar 幫 Firefox 實現 Google Omnibar 網址搜尋列合一 Posted: 09 Mar 2010 09:19 PM PST (一開始,先來一段真正的「破題」)其實,我一直不喜歡Google瀏覽器把網址列和搜尋列合一的方式,尤其是只能使用關鍵字切換搜尋引擎這個設計。對我個人的使用需求來說,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「Omni bar」功能會讓我的操作變得很不順暢;因為我使用搜尋的量很大,光是Google搜尋引擎就有每天上百次的搜尋數,但還不只如此,我也會利用諸如教育部國語辭典、自訂中文資訊部落格搜尋、維基百科、奇摩知識家、YouTube、Twitter(最近改用Topsy),或者各種特殊論壇網站的站內搜尋,來滿足特定關鍵字的查索。 而Google瀏覽器中無法讓我直覺轉換搜尋引擎這一點,就讓整個查詢作業變得不夠簡單方便。雖然在Google瀏覽器中我們可以用「記住關鍵字」的方式來切換搜尋引擎,但是如果像我一樣想要使用的搜尋引擎數量非常大時,我不可能去記住那麼多搜尋引擎的關鍵字,而這時候選單切換絕對比關鍵字切換更有效率,選單切換也讓我們可以看到「有哪些搜尋引擎可以使用」(關鍵字切換很容易陷入永遠只使用某幾個常用搜尋器的情況)。
當然,每個人的需求不同,還是很多人覺得把網址列與搜尋列合一,是Google瀏覽器很棒的一個改革,只是對我這樣喜歡使用多元搜尋方法的人來說不夠方便而已。幸好,目前看起來,Mozilla在Firefox 4.0中還不打算拋棄那個獨立的搜尋列,以我私心的喜好來說,我會希望Firefox能夠繼續保留「網址列與搜尋列分開」這個傳統但實用的介面,這不只是因為可以用選單來切換搜尋器,分開的好處還在於:
或者,當網址列與搜尋列合一時,可以起碼保留「搜尋引擎選單」的設計;而這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火狐套件:「Foobar」所提供的功能。
其實,仔細看看的話,Firefox網址列搜尋結果的呈現上有很多我覺得比較優異的地方。除了搜尋列和網址列分開之外,Firefox在呈現書籤、瀏覽記錄的搜尋內容時,會「先用較大文字顯示網頁標題」、會「顯示網站圖標」,以及Firefox專屬的「Tag標籤」。 而反觀Google Chrome(Opera亦同),在結果顯示上設計成「先顯示網址」,而「網頁標題以不太明顯的淡色表示」。我自己使用上覺得常常會讓我無法快速辨認出想要的網站。 不過Google的Omnibar還有一個值得稱許的地方,就是除了可以從網址列顯示搜尋引擎關鍵字建議外(Firefox的獨立搜尋列也可以顯示),Google瀏覽器會在網址列提供搜尋結果第一名的網站讓你直接切換(除非這個網站已經在你的書籤中,那就會變成顯示書籤結果);這一點就像我前面所說的,適合喜歡利用搜尋引擎進入已知網站服務的朋友。
安裝好Foobar(或是Omnibar)後,重新啟動Firefox,就可以看到搜尋列已經整合到網址列中。 (以Foobar為例)這時候使用關鍵字搜尋看看,就可以看到結果上半部顯示書籤、瀏覽記錄搜尋結果,而結果下半部顯示關鍵字搜尋建議。如果不做任何選取,輸入關鍵字後直接按〔Enter〕,就會使用你目前切換的搜尋引擎來查詢。
我們可以在網址列右方看到目前選取的搜尋引擎圖示,點擊後可以打開切換選單,透過這個比Google瀏覽器多了一步的功能,在想要使用不同搜尋器時就可以更順手。
不過,不管是在Firefox或Google瀏覽器上,並非每個搜尋引擎都支援關鍵字建議,必需用特定方法加入的搜尋引擎,才能出現搜尋建議(例如預設的搜尋引擎,或者到這裡安裝的部份搜尋器)。
我們可以看到在預設情況下,Foobar採用了類似Google瀏覽器那樣,先顯示網址再顯示標題的設計,如果你也和我一樣覺得這種顯示方式不夠清楚的話,可以進入Foobar的設定畫面。 在這裡的「Suggestion popup style」中切換到【Rich】,並且重新啟動Firefox。
這樣一來,就可以讓Foobar搜尋結果變成網頁標題更明顯的顯示模式了。
Google Chrome的網址搜尋列合一,或者Firefox的網址與搜尋列分開,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,最後的癥結在於使用者的需求問題上,而並非是哪個方法比較好的問題。 如果你想要繼續使用Firefox,但是又覺得網址搜尋列合一比較適合自己,那麼或許可以試試看Foobar或Omnibar這樣的套件。 |
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電腦玩物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, you may unsubscribe now. |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|
Google Inc., 20 West Kinzie, Chicago IL USA 6061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