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玩物最新文章●Google+ 與Google Profiles個人資料隱私設定詳解,但開放更重要 |
Google+ 與Google Profiles個人資料隱私設定詳解,但開放更重要 Posted: 06 Jul 2011 06:32 AM PDT 前情提要是,Google早在今年初就預告了「Google Profiles(Google個人檔案)」是預設開放的,而所有設定為私密的個人資料頁面都會在2011年7月31日刪除。乍看之下好像很驚悚?但其實細想就知道不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,這只會帶來兩種結果:其一是你完全不打算加入Google社群中,那就刪除自己的個人檔案資料頁面,你還是可以繼續使用Gmail等服務。其二就是你已經準備好加入未來會開放的Google+社群網路。 以前你只有使用Gmail、Google Reader、Google Docs或Google搜尋時,不一定需要有一個自己的「個人檔案資料頁面」,Google也不會強迫你申請一個,但如果要加入「Google+」那麼就一定要建立「Google Profile」,而現在這個頁面有兩個東西強制一定要公開:姓名與性別。 至於其他資料,你可以不填,也可以填寫後限制瀏覽,你甚至還能設定「不要在搜尋結果中顯示」,也就是讓別人無法透過Google搜尋找出你的個人資料頁面。原始Google說明條款可以參考這裡:「公開個人資料」。
不管你現在是否能夠使用Google+,只要你擁有Google帳號,都可以到「個人檔案」中進行資料建立的動作,之前其實我也討論過這方面的隱私設定,詳情可見:「在公開的 Google Buzz 與 Profile 中如何做好個人資料隱私設定」。 最新的Google Profiles頁面如下圖所示,當你擁有Google+帳戶後,左方會多出社交圈資訊(可以參考我的個人頁面:異塵行者)。 而Google社群在隱私設定上比Facebook更「簡單」的一點就是,所有的隱私設定都可以在這個單一頁面中完成。 不過,在設定Google Profile個人資料時,我會建議先抱持一個基本的原則:
點擊個人檔案右上方的〔編輯個人資料〕藍色按鈕,就能開始編輯檔案。 而在〔編輯個人資料〕藍色按鈕正下方有一個「使用其他身分」查看的欄位,在這裡可以「用別人的角度」來看看自己的頁面內容,讓你知道從他人眼中自己的頁面看起來是什麼樣子。
開啟編輯模式後,在最上方看到的是姓名的設定欄位,Google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設定真實姓名,事實上Google+也並非想要走向如Facebook那樣完全實名制的現實人際關係複製體。
接著個人檔案的每一項資料,除了性別外,你都可以自訂「哪些人」可以看到這些內容。 這裡的原則其實和前面一樣的,你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隱私寫在這裡,那沒有意義,你寫在這裡的都應該是「你想讓網路認識你」的社交資訊。 我們要知道Google有Gmail,Gmail裡面有通訊錄,那裡才是填寫私領域聯絡人資料的地方!而Google Profile呢?這是你的網路社交名片,代表的是你公開的網路身分,是你要秀給別人看的內容。
在個人資料填寫的最下方,還有一個特殊的選項叫做「搜尋顯示設定」,你可以勾選或不勾選「協助其他人在搜尋結果中找到我的個人資料」。 我會建議勾選,這樣其他人才能透過搜尋你的姓名、網站、暱稱等來找到你的網路資料,從而可以和你進行網路社群互動。
而在個人檔案頁面的左上方,有一個「傳送電子郵件」連結,點擊後可以勾選是否「允許其他人透過個人資料的連結傳送電子郵件給我」,還可以設定能夠看到這顆按鈕的社交圈範圍。 這個功能的優點是,不會露出你的真正郵件位址,只是提供他人有辦法寄信給你的功能。
然後在傳送電子郵件的下方,如果你已經加入Google+社群,那麼這裡就會顯示你的社交圈內容,包含了哪些人在你的社交圈中?以及你在哪些人的社交圈中? 點擊這個區塊,就可以設定誰能夠看到你的社交圈內容。Google+的社交圈和Facebook的交友不一樣,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值得好好討論的大課題,所以這裡就先不談了。
在個人檔案頁面的右方,會列出你擁有的各種社群網站帳號,同樣的點擊連結清單,就可以決定哪些網站帳號要在這裡露出,而最下方可以設定這份網站連結清單要給哪些人看到。
另外在Google Profile中有很多的「分頁」,例如連結你在Google+發表的訊息,或是連結你的Picasa相簿、Google +1推薦等內容。 在編輯個人檔案的模式下切換分頁,就可以編輯單獨分頁的隱私設定。例如在〔相片〕中,可以決定是否在個人資料頁面顯示Picasa分頁?以及哪些人可以在你的公開照片上加「標籤」? 針對Picasa相簿來說,當選擇顯示相片分頁後,也只有你在Picasa中公開(部分公開)分享的相簿會顯示出來,而不會顯示隱密相簿。
我不覺得「Google+」可以取代Facebook變成「私領域」交友社群,Facebook有很多隱私問題,但那多半不是Facebook的隱私設定不夠嚴密,事實上Facebook有非常嚴謹的隱私功能,而且我覺得比Google+更嚴謹!(參考:從Facebook隱私設定全新簡化介面設計中看權限控管重點、Facebook 朋友名單分類方法回顧,與擁有好友列表後的應用教學)
然而Google+的目標是不同的(當然,這是我自己的分析與猜測),Google+提供的是「跟隨」與「分享」資訊的互動結構,與其說這是Facebook式的交友,不如說這是在建造一種「資訊傳播」與「資訊最佳化」的「公領域」社群系統(即使 Google+ 不成功,資訊搜尋、閱讀、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)。 在Google+中我們可以任意「跟隨」任何人而不需要對方同意,我們在「分享」資訊時則可以選擇分享的社交圈,可以這麼說:任何人都可以跟隨我,看到我想要公開的內容,而我可以決定部分資訊只分享給特定的人。 這絕對不是「交友」的模式,而是「社群媒體」的傳播互動,就像上圖所展現的,Google+進一步要利用的是從每個人的社群媒體互動裡優化Google原本最擅長的搜尋、資料整理與線上工作服務。 如果把Facebook想像成私底下大家互相挖心掏肺的交朋友,那麼「Google+」更像是我去應徵工作、我在社會上參與愛好團體時,我要怎麼把自己秀給社群看?我要怎麼帶給社群貢獻?然後讓社群也同樣可以回應我更多好處,這是一個從私領域跨出到公領域的社會化過程。 或許,我們應該從這樣的角度,去思考應該怎麼設計自己的Google Profile個人檔案。 |
OtherMes 在Twitter訊息流上秀出每個發訊者的網路社群圖譜 Posted: 05 Jul 2011 05:26 PM PDT 在之前的「即使 Google+ 不成功,資訊搜尋、閱讀、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」一文中討論過社群連結對於網路內容使用的影響,可以說我們已經、將會依靠社群來使用網路,而不只是依靠搜尋或特定網站。在這樣的情境下「網路連結」概念其實融合了網站連結與人際關係連結,例如我們在網路上遇到一個人,並從他使用、擁有哪些網站來了解他,並進而延伸我們網路探索的視野。 今天在Matt Cutts的Google+公開訊息中看到他推薦了一個外掛:「OtherMes」,可以安裝在Firefox 5以上,或是Google Chrome Canary瀏覽器中,Firefox必須先安裝GreaseMonkey。 安裝OtherMes後,當我們在閱讀Twitter資訊流時,就能幫我們抓取這位發訊者在網路上的社交圖譜資料,以網站圖示秀出他還擁有哪些網站的帳號,是一個簡單有趣又能增進社群互動的小工具,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。 |
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電腦玩物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, you may unsubscribe now. |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|
Google Inc., 20 West Kinzie, Chicago IL USA 60610 |